药物代谢产物安全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药物安全性的非临床讨论通常由标准的动物毒理学试验组成,这些试验通常包含了药物暴露量的评价,主要是母体药物血浆浓度的评价。一般情况下,通常将非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血浆药物浓度和系统暴露量与人体的系统暴露量进行比较,对非临床试验结果提示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指导临床试验中的风险控制。当人体中的代谢特征与非临床试验中使用的至少一种动物种属中的代谢特征相似时,这种试验模式通常认为是可行、充分的。但是,不同动物种属的代谢特征在质和量上均可能存在差异,而且还存在临床相关的代谢产物在非临床安全性试验中未被确定或未被充分评价的情况。假如某种代谢产物仅在人体中出现而在受试动物种属中不存在,或者某种代谢产物在人体的暴露比例水平高于采纳母体药物进行标准毒理学试验的动物种属中的暴露比例水平常,代谢产物的安全性就值得关注,应考虑进行代谢产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二、背景信息常规情况下,临床前安全性试验不要求在动物中对代谢产物进行评价。因此,代谢产物在总体药物毒性中的作用通常不明确。缺乏代谢产物在药物毒性中作用的评价,其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用于检测和鉴别母体药物代谢产物特征的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不够。随着过去 10 年的技术进步,分析检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现在已能够对代谢产物进行检测、鉴别和定性,这将有助于更好理解代谢产物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地位。进入机体的药物通常通过 I 相和 II 相代谢途径进行生物转化。根据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性质,I 相反应产生的代谢产物,很可能具有化学反应性或/和药理学活性,因此可能更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活性代谢产物可能与治疗靶点受体或其他受体结合,或与其他靶点(如酶、蛋白)相互作用,引起非预期的效应.尤其是当代谢产物仅在人体中形成时,这个问题更为重要.但是,仅在人体中存在而不在实验动物种属中存在的代谢产物,出现的几率极低.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人体中形成的代谢产物比例水平远远高于母体药物在动物安全性试验中代谢产物的比例水平,这缘于人体和动物的代谢特征存在质和/或量的差异。假如在母体药物的毒理学试验中确定至少有一种实验动物种属中形成特定代谢产物的暴露量水平足够高(与人体暴露量大致相当或更高),则可认为该代谢产物对总体毒性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确定。代谢产物安全性评价的决策流程图见附录 A。对于代谢产生的活性中间体,因其半衰期短,常难以检出和测定。但是,它们能形成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