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01}《长恨歌》教学设计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安排•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01课程介绍与背景《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该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描绘二人之间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和对爱情悲剧的同情。《长恨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长恨歌》简介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反映现实、抒发情感见长,语言平易近人,深受后人喜爱。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有加、二人相处的甜蜜时光,以及最终因政治斗争而导致的爱情悲剧。主题思想方面,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和对爱情悲剧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长恨歌》通过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和衰落。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02教学目标与要求0302掌握《长恨歌》的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01知识目标熟记并默写全诗,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意象及其象征意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表达。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能力目标体会诗歌中表达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感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01020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03教学内容与方法深入解读《长恨歌》的文本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赏析诗歌中的语言艺术,如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爱情、人生等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本解读与赏析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手法,如结构安排、音韵运用、意境营造等。鉴赏诗歌中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比较不同艺术手法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艺术手法鉴赏介绍《长恨歌》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唐代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等。拓展与《长恨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如唐代的诗歌发展、宫廷文化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背景拓展04教学过程设计播放《长恨歌》相关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展示唐代长安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历史场景。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激发兴趣010203整体感知,了解大意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正音。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概述诗歌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指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01020304深入研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将《长恨歌》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组织学生开展与《长恨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创作仿写、表演课本剧等。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长恨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05学生活动安排组织练习和辅导制定比赛规则选定比赛篇目朗读背诵比赛从《长恨歌》中选取适当的段落作为比赛篇目,确保难度适中,具有代表性。安排适当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并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指导。明确比赛形式、评分标准、参与人数等,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分组并分配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