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项目招投标的二维分析法IT 项目特点汀项目以其实施的低成功率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汀项目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汀项目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那就是汀项目需求往往不够清楚、项目实施过程的隐蔽性、项目可交付物的抽象性。正是 IT 项目的这些特征,使得汀项目从前期论证到中期实施都体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很多汀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体现出需求频繁变更、工期紧、质量低劣等特点,造成的后果是实施IT 项目的团队成员加班加点、疲于奔命;服务提供方的老板救火频频;而最要命的是客户方不满意程度一直在上升……。一个项目下来,简直是几败俱伤,没有任何一方对项目的结果感到满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项目前期的论证工作不充分。简单地讲,就是做了不该做的项目。项目还没有真正启动时,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失败的项目,后续阶段即使投入再多,也乏回天之力。“百人现象” 中国目前的 IT 行业是所谓的“买方市场”,IT 企业往往为了几十万元的订单都打得头破血流,更不用说百万元、千万元的大单了,其中的“杀手锏”就是价格战。假如企业不能在项目前期进行充分论证,就盲目参加招投标,过分乐观地沉醉于“又签下一笔大单”的盲目喜悦中,最后的结果就相当危险了,其中就有一个发人深省的“百人现象”。笔者有机会接触了国 IT 行业的许多公司,对许多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 IT 公司来讲,规模达到百人左右、年营业额达到千万元数量级是公司管理层孜孜以求的目标。殊不知,这正是一个危险地带。对于规模较小的汀企业来讲,比如三四十人的规模,拿到一个千万元的大单几乎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而假如到了百人规模左右,则获得这样订单的机会就会有,不幸的是,这种项目在很多情况下却演变为“催命项目”!因为项目成本过高,公司入不敷出,只能艰难度日,许多公司正是被这些“催命项目”逼上了绝路。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开这种情况?那就是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但正如前面所讨论的汀项目的特点,汀项目很多时候(尤其是前期)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能够在项目前期就清楚地得出做与不做一个项目的理由呢?笔者试图通过介绍业界的一种量化论证方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降低 IT 项目风险的方法。 是否去投标 对于很多汀项目来说,做或不做有时看起来很难推断,尤其是角色和职责可能都会对最后形成的结果产生影响。单纯从销售的角度看,可能会觉得做项目多多益善,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