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企业史 20 个变革瞬间1、福特的流水线 1913 年,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流水线,在产品标准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作业专业化、机器及工具的专门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在手工生产时代,装配一辆车要 728 个人工小时,福特流水线把它缩短到 12.5 个小时,最后达到每十秒钟生产一辆车。在此之前,轿车售价在 4700 美元左右,1914 年降到每辆 360 美元。“汽车的价格每下降一美元,就为福特多争取来 1000 名顾客。”福特的市场份额从 1908 年的 9.4%上升到 1914 年的 48%。 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汽车改变当时美国社会之巨,仍然是今日互联网没有达到的高度。流水线生产甚至成为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罪恶的代名词。 2、丰田生产模式诞生 1950 年,一个年轻的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到福特的工厂考察,结论是,美国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不适合日本。恰在 1973 年秋天,全球发生能源危机,此时也是丰田公司资金紧张、劳资冲突使其接近破产的时候。丰田英二和另一位名叫大野耐一的工程师开始推动一些新型的生产管理方法:降低成本、看板生产、零库存,这就是丰田精益生产模式的萌芽。 丰田精益生产模式可概括为:“在第一时间使适当的产品到达适当的地点,同时使浪费最小化和适应变化。”主要理念是:不使次品流入下一个流程;不断改善,排除不必要的程序,降低产品成本。 主要发明者大野耐一回忆,丰田公司在其中一项管理方法——“看板生产”上至少花了 10 年以上的时间才得以推行成功。假如生产中出现问题,生产线立即停止,检查差错——停板是整体生产线的责任而不是叫停的工人的责任。大野耐一写到:“在此期间,我为了让人明白看板,不断地激励生产现场督导者,有些人则写信向我的上司告状,说大野这家伙开始做一些不管用的工作,希望我能够停止此事的风声屡有所闻”。 大野在回忆这段故事时称自己是“抱着万一有误就得剖腹自杀的心情来干的”。 今日,丰田汽车公司的利润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利润的总和。3、戴尔的直销模式 1984 年 3 月 2 日,迈克尔·戴尔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家电脑有限公司,所谓办公室就是他和同学合住的一间大学生宿舍内。在当时的美国市场上,一台 IBM 电脑卖 3000 美元,而零部件成本只有 600 美元。长期以来,PC 业都是通过电脑推销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