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D 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学生教学的运用 在护理学高等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如在学校时间段,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教学内容限定在书本教材中,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因此针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呼声与日预增,许多高校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教学改革[1-2]。在此背景下,将 OTD 教学法融入到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并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对传统的OTD 教学法进行改良,即将其病例讨论环节中的提出问题环节独立出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使教学目的进一步突显。然后在提出问题环节之后,增加自学指导环节,其目的是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以此进一步保证和提高 OTD 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OTD 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OTD 教学法由 Observation、Teaching 和 Discussion 几个单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代表着临床观察、理论学习和病例讨论 3个核心部分,通过以上环节的组合,开展教学过程[3]。从 OTD 教学法的定义可知,与传统的讲授法比较,其优势如下:① OTD 教学法以临床观察为起点,从根本上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集合,避开了讲授法讲解内容仅围绕教材展开而脱离实践的缺陷;②理论学习仍在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OTD 与目前新兴的教学法比较,如以 PBL 教学法为例,在后者的教学中,老师的地位已经弱化,完全凭借学生的能力完成教学过程。由此带来的缺陷为教学效果与学生素养成正比,显然对于学习能力和素养较差的学生,不仅跟不上教学节奏,连基本的教材内容可能也无法有效掌握。OTD 教学法保留了理论学习的过程,更好地满足多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需求;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讨论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掌握情况,各抒己见,从而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OTD 教学法的改良 OTD 教学法传统的教学环节包括临床观察、理论学习和病例讨论 3 个过程。在理论学习环节,讲解的内容围绕着书本知识展开。理论学习环节结束后直接进入到讨论环节,学生讨论的内容自然也限制在书本的范围内,扩散性教差。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对 OTD 教学法进行改良,即将病例讨论环节中的提出问题环节独立出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提出问题环节之后,增加自学指导环节,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3 改良 OTD 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3.1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