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式教育理念下高职班级管理讨论 1“乌托邦”式教育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乌托邦是一个外来词,一直以来被人们定义为难以实现的假想、空想主义,实际上,乌托邦更深层、更内在的精髓是对一种理想的追求,就教育而言,是对现实唯分数论的教育的一种超越,对学生而言,是对人的内在潜能的挖掘。教育具有生成人、提升人的必定逻辑和核心使命,这一使命的完成乌托邦之路是必定的选择。乌托邦式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从外在走向内在,从他律走向自律,从他管变成自管,甚至不管而治。 2 班级管理中“乌托邦”教育理念的具体运用 2.1 要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高职学生大多是从基础教育过度到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大多是以分数论成败,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不占优势,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退而求其次选择一所职业院校,他们大多学习和行为习惯比较差,在过去的老师和家长眼中是一个失败者形象,心理上也有些自卑。中国这种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很多时候他们对老师都有一种敌对、对抗甚至抵触情绪,对老师不信任,这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时刻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辅导员作为一个班级的掌舵人,思想的引领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理解为辅导员必须在爱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的关怀学生,接纳和包容他们的个性与任性,给予他们心灵和精神的呵护与引导,这样才有利于解除学生对老师的防备和敌对心理,然后学生才能喜爱你,信任你,依赖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才能构建起和谐而亲热的师生关系。 2.2 要善于因势利导,以柔克刚 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刚的一面,辅导员也不例外,还记得我刚做辅导员时,在处理班级事务和问题学生时,也难免硬碰硬的管理方式,这样管理的结果往往让笔者自己也觉得很不是味道,事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既没有成就感,更多的是挫败感,自己的脾气也是日益见长。笔者做班级管理已有十几年生涯,在班级管理中摸爬滚打十几年了,总结了很多,也悟到了很多。面对一群群青春叛逆、血气方刚的学生,我们要善于以柔克刚,因势利导。何为“以柔克刚”?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要践行“乌托邦”式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根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身段,主动了解和关怀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与学生沟通沟通时不要有盛气凌人的态度,咄咄逼人的语气,这种刚性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