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进展探讨 摘要:在“互联网+”成为各种产业进展必由之路的当代,经济积累相对欠缺的民族聚居区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搭建“互联网+”公共平台,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推动“互联网+”媒体融合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进展。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4 年 7 月发布的第 38 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 51.7%,网民规模达 7.1 亿。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网民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向外进展要着力寻找跨区域沟通的切入点,构建对外沟通合作的桥梁,利用“互联网+”进展民族文化产业成为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进展的新趋势。 一、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被人熟知,是在 2024 年 3 月 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但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则可以追溯到 2024 年。2024 年 11 月,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的理念,2024 年 3 月的全国两会,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进展的建议》的议案,他认为: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舞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进展。2024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将“互联网+”写入正式的报告,这表明中央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互联网快速的进展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红利,并能够迅速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从而加速提升产业进展水平,增强各行业的创新能力。事实上,“互联网+”的雏形早已走入我们的生活。如网上风靡的外卖、团购源于“互联网+餐饮”,国内著名的交友网站“世纪佳缘”、“珍爱网”源于“互联网+交友”,微信的广泛使用也是“互联网+通讯”的成功案例,这些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已然悄无声息的使很多传统领域融入了网络。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诠释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通过更新业务体系、优化生产要素、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化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宝的增加。 二、“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这种经济模式的核心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