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 假如要评选 2024 年度热点话题,“互联网+”无疑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候选。 随着“互联网+”在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 不得不说,教育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展了一轮又一轮,“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通了一年又一年,网络课程建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你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堂还是那样的课堂,除了 PPT 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外,与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是教育本身的错,只能说是之前的互联网进展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 但假如您认为互联网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估量您又错了!进入到 2024年,互联网的进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连接一切”的特征开始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横扫一切”的霸气向传统行业发起了攻击。 那么,“互联网+”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迎接“互联网+”的挑战时,教育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而又不会成为车轮碾过的孤魂野鬼呢?旧教育生态的毁灭,新教育生态的重建 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制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猎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猎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猎取的效率大幅提高,猎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老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老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承受者,老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猎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定偏向老师。此时,老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