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天平比轻重——“轻与重〞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案例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然而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很难评价到学生的活动过程、思维方法与情感态度等。表现性评价关注被评价者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展,注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评价对数学实践活动评价的不足之处。一、评价目标与评价容: 二年级开展的“物体的轻重比拟〞这一实践性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直接比拟的局限性和推理比拟的繁琐性的体会根底上,再组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过程,体会借助“中介物质〞进展“间接比拟〞的必要性和便利性,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用统一的标准计量单位来衡量物体轻重的便利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值化的好处,感受优化解决问题方法的策略意识。(一) 评价目标:1、能通过间接比拟的方法比拟物体的轻重。2、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进展数值化,会通过比拟测定值这种形式进展物体的间接比拟,认识数值化的好处。3、能够根据比拟的具体情境,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比拟方法比拟出物体的轻重。4、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拟的兴趣;培育动手操作、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评价容:“二期课改“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间接比拟》。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一〕设计背景:物体轻重的间接比拟,实际上是使用比拟测定值这种形式进展的。这也是数值化的意义所在。但学生是否能够想到借助统一的测定值这一比拟方法来进展比拟方法的优化?在面对具体情境时,是否能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展自主的反思、调整与优化呢?基于以上的思考,设计了此表现性评价单一任务。〔二〕任务设计与指导语:任务: 第一层次: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些物品从重到轻排排序吗? 第二层次:你能借助自制的天平秤和老师提供的双色片,与小组成员合作对这些物品排排序吗?指导语:第 一 层 次 : 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物品根据从重到轻顺序排排队?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第二层次:与小组同学合作,利用自制的天平秤以与双色片称量,准确、有效地完成这个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你们小组应该:◆说一说:用直接比拟的方法和顺序推移的方法有什么弊端?◆议一议:怎样借助这两种工具物品来称?为什么?◆做一做:动手试一试,用你们的方法称一称。◆评一评:这种借助“中介物质〞的间接比拟方法“优〞在哪儿?你还有什么问题?在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