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 畅 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总体把握课文,了解相关字词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总结课文的实例,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② 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③ 评价作者观点。[教学难点]① 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② 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来考考各位一个歇后语: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当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只很有品味的小老鼠!例子一:展示四个字:“中”“国”“在”“吃”。请各位调整字词顺序,表达以下三种意思:1、食文化在中国,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吃在中国2、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中国,是品尝美食的 -----在中国吃3、讽刺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宝,吃穷了中国!是国家的蛀虫 ---在吃中国 同样四个字,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在中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子二:人、人、人的饮食习惯,都比较喜爱哪种口味? 辣,那到底谁是最重口味的,咱们可以通过每个省份的描述可知:人自诩:辣不怕;人:不怕辣;人:怕不辣。请各位推断一下,哪个省份的口味最重?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有辣椒,嗜辣如命,哪天没有辣椒,可能就会心慌意乱、形容枯槁。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见,有时候,文字的排列组合不同,句子的意义不同;有时候,同一句话,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写作时,要学会字斟句酌,这便是咱们今日要学习的“咬文嚼字”!二 、作家作品。 首先知人论世,了解一些作家作品,朱光潜,听说过没?上学期名著导读?《谈美》,回顾一下,《谈美》是以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政治等问题。是一本议论美感修养的文艺理论学著作,因此,朱光潜被称为“美学老人”。咱们看看,这位“美学老人”,是怎样教我们咬文嚼字的!三、信息筛选。(一)明确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大家认为它是褒义还是贬义?贬义:“死抠字眼,卖弄学问。迂腐。掉书袋。”请学生说成语的意思! 可能很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