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2.归纳自由组合定律3.探讨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学习重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学习难点】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孟德尔讨论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它们有性状别离的现象,接下来在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时候,观察到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现象并对此作出了假设,他是怎么假设的〔假设这两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别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出现了四种性状,其中有两种是亲本所没有的〕对于以上的假设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学生答复:用测交法。〔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什么叫测交 学生答复:是用 F1 代与亲本的隐性类型杂交。目的是测定 F1 的基因型。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别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老师指导: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假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那么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假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那么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10。孟德尔用 F1作了测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证实了他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设疑:用 F1(YyRr)作母本和父本测交的试验结果怎样呢 学生争先恐后推演,老师出示投影,比较测交结果,师生结论是:两种情况是相同的,这说明 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归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老师介绍:等位基因的概念及分布。豌豆体细胞有 7 对同源染色体,控制颜色的基因(Y 与 y)位于第 l 对染色体上,控制形状的基因(R 与 r)位于第 7 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别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而使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别离或组合。设疑:假如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 为什么 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学生答复:不能,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老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成。基因的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工程\ 规律别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讨论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