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概括等思维过程,获得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点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 0 补足的情况。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两探究规律表格;数字卡片 6〔小数点、6 和 3 各一,0 三〕;口算题纸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出示课件〕这是马小虎记录的他的三位同学身高和体重的数据,请大家看一看。××身高 1.33 米,体重 23.5 千克;××身高 14.5 米,体重 3.35 千克;××身高 0.137 米,体重 252.5 千克; 2.观察数据,引发思考。 提问:你们笑什么呀?这几个数据的问题出在哪儿了?3.谈话:看来小数点是小数中一个很重要的符号,它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要是点错位置是要闹笑话的。那终究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日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设计意图:生动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小数点移动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宗明义,引入问题。】〔二〕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1.讲述故事,提出要求。 提问:边听老师讲故事边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看看悟空的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导观察,明确小数点的移动方向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 〔1〕提问: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样知道的? 〔随学生反应板书:0.009 米 0.09 米 0.9 米 9 米 〕 〔2〕观察这些数的小数点和金箍棒长度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3〕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板书:左移缩 右移扩〕【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精的情境,学生初步感受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数缩小。】 3.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小结: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的大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