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21 世纪是人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动力的新经济时代,风险投资在现代经济进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通过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长足进展,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蓬勃和兴旺。风险投资的这种重要的历史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当今,人类已进入了以高科技生产力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取代了产业经济。可以说,以生物工程和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是高新科技与一种特别的金融方式——风险投资有机结合的结果。 发达国家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由于重视并抓好了这一战略性环节,所以经济出现了持续 10 年的繁荣。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加速了国民经济上升,不但扭转了美国财政赤字的状况,而且连续多年保持财政盈余、失业率创历史新低,物价指数相对稳定,风险投资在美国经济的进展中功不可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一个高成长的高技术企业群体已经形成。随着这些风险企业的飞速进展,所需要的资金数目也远非进展初期所能比拟,仅仅依靠目前的融资体系,已无法满足这些风险企业的进展需要。另一方面,在国内尚有大量的资本在市场中游离,缺乏有效的渠道进行投资。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进展的迫切要求。 1984 年,国家科委科技进展讨论中心与英国 SUSSX 大学 SPRU 讨论所进行了合作,开始对中国进展高技术进行讨论。SPRU 讨论所的专家向中方建议,中国要进展高科技,必须进展风险投资。 在 1998 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以民建中央的名义提出了“加快进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大会的“一号提案”。一号提案的出台使风险投资讯速升温,一时间,“风险投资”成为我国投资界、高科技企业界使用频率最高和影响最广的词汇。从此,我国开始更加重视进展知识经济,迈出了全面加快风险投资的步伐。同时也加强对于风险投资的理论讨论,一批关于风险投资的理论著作也陆续出版。 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 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 2 万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 2.5 万多项,但转化成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 10%——15%。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已成为我国经济进展的一个战略瓶颈,而投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一事实的重大原因。对于风险投资的理论讨论,大多讨论风险投资进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