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探讨 摘要:高校作为当代人才素养教育基地,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极其重要,随着社会文化进展,人性化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本文就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缺失,浅析人性化高效管理制度构建的重要性,探讨制度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单位为达成管理目标而制定的,对单位组织、协调、控制、反馈等活动具有法律规范化的指导作用。良好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完成教学育人的基础,是管理与教学、管理与师生和谐进展的必要因素,是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迈进的媒介,是高校教育改革成效的直接表现。过去,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规行矩步,主要通过加强规章制度的管制进行约束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展,管理日益注重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也就成了高校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 一、浅析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缺失 1、学生专业选择受到限制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分数等因素影响,如为了达成父母的期盼、解决就业难题及未达到分数线而服从调配,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以致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因非己所爱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高校转专业的门槛较高,只有成绩排名靠前的极少数学生才具备转专业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只能学习原专业,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兴趣原因出现厌学、逃课、补考、重修等状况。 2、学生学习自由受到限制 当前,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制度都是老生常谈,缺乏创新思维。学校教学方针有较强的约束力,学生自由选择权短缺,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如课程选择、老师选择没有开放,在选修专业方面,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必修课,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致学生在不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中,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目的仅为了期末考试过关,没有真正掌握和运用课程知识,未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3、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的教育还是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漩涡,学习成绩成为高校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从而抑制学生全面进展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当今社会,只有身心得到全方面进展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融入社会,在校堪称“学霸”的学生可能在走出校园后难以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适当的以成绩论优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片面追求高分数,会滋生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 4、学校对老师的教评模式失真 信息技术成就了高校管理对老师评价系统,根据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新学期选课时都要先对老师做出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反馈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