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重专业轻通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较为普遍,本文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传媒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传媒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传媒业的快速进展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革人才培育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成为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 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是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这一误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传媒类专业教育的狭隘理解和片面认识,认为传媒专业必须注重专业上的训练以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因此要多花时间在专业训练上,通识教育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基础就可以了。这种错误思想在于没有认清传媒教育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模式呆板固定 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虽然开展的时间较长,但是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未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其教学模式依旧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对于教学的重点,仍然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面,而对知识点的制造、发现和运用,不作要求或要求较少;一些老师还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假如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猎取知识,其个性难以得到进展、制造力很难得到有效开发,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毕业进入岗位以后后劲普遍不足,容易被其它非传媒类专业学生超越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要求难以与社会需求衔接 随着传媒业的快速进展,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现代传媒业的要求来看,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法律、经济、文化方面的常识,还必须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和传播技术,具备对社会的深度观察力和敏感性。这就要求传媒类专业培育出业的人才,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素养,不仅是实践动手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对比目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还停留在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层面上,其教学要求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二、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通识与专业教育并重,增大基础课程比例 根据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传媒类专业的认识,传媒类专业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信息技术,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功底。因此,拓宽我国的传媒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是传媒类专业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