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教学对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36 学时 2 学分编写单位:体育学院编 写 人:任敏审 定 人:编写时间:2024 年 6 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讨论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又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和途径,是体育基础学科。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进展变化的整体,在外部讨论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部讨论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与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进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进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体育社会性学讨论的基本容包括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不同体育形态的讨论。 2、课程教学目标 培育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与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以与体育运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预修课程:体育概论后续课程:无4、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学;结合案例与学生的实际开展课堂讨论或座谈会等,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相关影像资料以与参考资料解读。5、考核方式平 常 成 绩(%)实 践 成 绩(%)理 论 成 绩(%)总成绩103060100平常成绩:占总成绩的 10%,根据平常出勤、听课态度等情况给分,优秀 8-10 分、良好 4-7 分、一般 1-3 分。实践成绩:占总成绩 30%,根据平常作业完成、课堂讨论情况给分,优秀 30-24 分、良好 23-18 分、一般 17-9 分,差 8-1。理论成绩:占总成绩 60%,根据闭卷笔试情况核计依据期末笔试成绩给分。总评成绩 60 分为与格。6、指定教材 《体育社会学》, 卢元镇主编(第三版), 高等教育7、教学参考书[1] 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1989 年.[2] 德佩,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1990 年. [3] 毛秀珠,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1997 年.8、教学环节与学时安排表 1 课程学时分配表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二、教学容绪论(2 学时)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学的定义、产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