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农民工就医现状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被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中国将全面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兴城镇化,这意味着有大批农业转移人口将陆续落户城镇,而其中农民工占了很大一部分。农民工进城后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其中医疗保障问题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解决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可以帮助农民工抵御工作、生活中的风险,一方面有利于解除后顾之忧,进一步释放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潜能,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农民工对城镇的认同感,促进社会稳定。近期,国家统计局东营调查队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农民工就医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一、xx 市医保相关情况(一)医保管理体制。2024 年底,xx 市为解决城乡居民医保双轨制(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导致的种种弊端,通过“三步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统筹进展,城乡统筹后实行人社、卫生两部门共管、以人社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统一经办机构,坚持整体划转、分级负责、逐步统一原则将乡镇级经办人员、编制由卫生系统移交至人社系统,充分保证经办管理机构的完整和经办人员的稳定。(二)医保待遇水平。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医疗待遇实现统一并适度提高。农村居民待遇提高最为明显:一是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对原新农合参保人来讲,以前在乡镇、县(区)、市、省和省外住院,统筹基金负担比例分别是 90%、70%、55%、50%和 25%,而现在在一、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使用甲类药品、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的,负担比例分别是 90%、75%和 60%;使用乙类的,负担比例分别是 85%、70%和 55%。二是药品目录扩大。药品目录由村级、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 523 种、785 种、1090种、1127 种统一增加到不区分医疗机构级别的 2387 种。三是诊疗项目目录扩大。体内置放材料,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人工晶体、血管支架等,基金负担比例提高幅度较大。四是慢性病种类增加。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慢性病病种分别是 8 种、25 种,现统一定扩增为 31 种。(三)居民参保率。为充分调动居民参保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参保机制,xx 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2024 年财政补助标准由上一年度的每人每年 320 元提高到每人每年 360 元。对于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孤儿及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