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易海华[湖南省教育科学讨论院,湖南 长沙 410001][摘 要]要有效改变教育科研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真正落实“科研兴教、科教兴国”,根本问题是大力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此,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优秀成果供不应求”“点上热烈、面上冷淡”“被动应付、半途而废”“问题不清、目标模糊”这几种误区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要转变急功近利的成果效益观;要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供需结合”;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建立。[关键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学生产力,它必须通过推广应用环节,在实践中“消化”,才能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其科学、有用价值才能被社会承认。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则是实现教育科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教育科研仍是“重科研、轻推广、重成果、轻应用”,教育科研课题“一结题,即束之高阁”,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了教育科研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也严重影响了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续性进展。因此,正确认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内涵及推广应用的主要内容,对成果推广应用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每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认识(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内涵“推广”是指“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应用”是指“使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是指包括传播、学习在内的一切扩大教育科研成果使用范围或起作用范围的活动。它包括教育科研成果传播沟通、教育科研成果的自发运用、教育科研成果有组织的推广及应用三种活动类型。狭义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即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将教育科研成果的思想、内容及方法等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成果为其它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经理解、内化、改造,转化为教育效益的过程。推广应用的成果既包括“课题型”成果也包括 “教改型”成果。本文中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取狭义之意。教育行政、教育科研机构、基层校长与老师三结合的队伍则是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二)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内容与“物性”范畴的自然科学讨论不同,教育科学讨论主要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