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与人民币汇率调整 樊 纲一、消费、投资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一)中国的外贸平衡与中美间贸易的不平衡中国出口增长确实很快,但在过去 27 年中,中国的净出口(贸易差额)在多数时间里是平衡的,贸易顺差在多数时间里即使有也是小额的。2024 年因为宏观调控使国需求下降,进口增幅大幅下降,加上 2024 年世界围各种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抑制了中国一些部门的进口需求,使 2024 年的进口增长特别慢,因此出现了千亿顺差(后面还将分析这一顺差发生的其他可能的原因)。但多数时间里,进出口差额占中国 GDP 的比重是相当小的,且中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与进出口的关系是反向的。中国经济过热时,净出口下降,甚至出现逆差。1992、1993 年,经济高增长,中国的贸易进出口是负的;到了 2024、2024 年,同样,顺差是下降的,2024 年头 9 个月是逆差。相反,当经济增长低到 7%、8%时,顺差是最大的,上一次纪录最高的是 1998 年的 430 亿美元顺差,当时中国通货紧缩,是经济增长最低的年头。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国需求、而不是国外需求的波动所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周期是由国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外部因素。这里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不仅大量出口,同时也在大量进口。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亚洲生产链上的重要一环。我们对美国有大量顺差,但对所有亚洲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都是逆差。中国和美国的顺差,不是由于对美国出口太多,而是由于从美国进口太少(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对许多高科技产品禁运)。中国的出口中,生产资料、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一大批东西是在国外制造的,只是在中国加工,有的甚至是最后一道加工,然后贴上一枚“中国制造”的标签。大量的“中国制造”其实是“亚洲制造”。结果就是,在相当长时间,中国的贸易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对美国的贸易是顺差。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美国的逆差问题,至少要与整个亚洲的贸易“总顺差”相联系加以分析,而不能仅与中国的顺差相联系。(二)中国可能长期发生贸易顺差或“双顺差”的特别原因从中国过去二十几年历史看,即使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我们也存在贸易顺差(不一定是常常项目顺差),同时存在资本项下的顺差,也就是“双顺差”。一个进展中国家长期存在双顺差,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对中国来说,却可能在今后仍然持续下去。这里的原因值得分析。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是第一个从起飞之初就大量引入外资,而外资在国建厂的目的在初期主要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