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1、马家沟概况 马家沟是流经哈尔滨市中的一条内河:最早为季节性河流:在城市改造前一直是哈尔滨的排污泻洪的通道。1996 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马家沟做出了系统的规划。马家沟的功能将会发生转变:景观作用将成为河道改造后的主要功能:同时兼备泄洪作用。根据马家沟流经市区的位置和两岸的自然与建设情况:将河段划分成三大景区; 森林植物景观区,从工农水库至和兴桥,为城市边缘区段,两侧主要为农田和省森林植物园,规划中提出应制造独特的森林景观; 城市中心台园区:从和兴桥至大有坊桥,为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原有的动物园、儿童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出若干个小型公园,目的是在城市居住区提供休闲的场所; 观光游览区,从大有坊桥至松花江,属城市边缘区段,两侧为农田和河滩,自然景观较好。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欣赏自然风光的场所。 2、场地性分析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1]。场地是有性格的:它的性格就来自于活动在其中的自然和人文:同时也成就这些自然与人文的活动。 示范段位于任家桥—和兴桥:全长 1.2km:河道控制范围1.2km:设计宽度为从河道中心向两边推算 50m。设计范围内的基地状况处于荒芜状态:除河道的硬质景观以外:两岸均没有进行人工的设计和改造。 区域内的三条主要干道哈平路、和兴路及文昌街均穿过马家沟河:两岸濒临植物园、花圃、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及实验林场、文新小区、林总医院等单位。 通过对马家沟沿岸场地性的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三条线)。 2.1 风景线 马家沟流经市区是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开始流经动力区、南岗区、太平区后流入松花江的。森林植物园是反映黑龙江森林自然风光、东北植物森林景观的一个缩影。马家沟始于森林植物园流入市中心区:正是人与自然交汇的一个良好开端。 2.2 经济线 通过对马家沟河道的整治规划:使其滨水区成为城市新的亮丽的风景线的同时:也成为拉动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突出的是沿岸的居住区房价提高:示范段内的科大小区、文新小区等已建成小区:其滨河区的绿地游园比较完善:良好的居住环境:成为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去居住的重要条件。 2.3 知识线 示范段内马家沟沿岸分布着的数所高校:承载着城市的知识文脉。一过任家桥:两岸隔岸相望的便是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这条线是重要的场所特征。21 世纪的大学会随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