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救世济民精神讨论论文 近些年来,中国思想界掀起了新一轮讨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热潮,儒家、佛教、道家思想讨论极为兴盛,法家、兵家、纵横家思想讨论也相当流行,独有墨家思想讨论较为沉寂,少闻其声。 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与儒家并立、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学说。古籍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不可胜数。”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家学说即遭统治者排斥,日渐衰微,直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尤其是清末民初之际始有复苏,但终未成气候。时至今日,墨学讨论仍著述较少,影响不太。墨家学说中包含许多富有价值的治国安邦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宝。司马迁曰:“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墨学讨论的衰微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大损失。 墨家的理论学说和墨家子弟的行为举动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爱民、助民、利民的救世济民精神。可以说:“墨家精神,就是以奉献为核心的救世精神。”古人赞道,“墨翟之徒,世谓热腹”,“墨家之徒,专务救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今日,弘扬墨家救民济世之精神,对于我们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墨家始祖墨翟(世人尊称“墨子”)出身微贱,他自称“鄙人”或“贱人”“比于宾萌”。“宾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往来诸侯列国之间的游士说客,属于社会下层的士。据史载,墨子可能出身工匠家庭,他常与小生产者交往,学会了不少手工业技艺。墨子能制造载重五十石的车的车辖,能牵引三十石的车的车鞔以及能空中飞行一日不落的木鸢,可见其手艺之高超精湛。墨子在常常与社会下层民众交往中,还学会农耕。他曾说:“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正是在这种与贫苦大众的交往以及自己亲身劳动过程中,墨子深知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和劳动的艰辛,使其思想和主张能“为代表下层之庶民”,有一种强烈的救民、济民、爱民、利民愿望。起初,“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因理念不合,决定另立门户,“背周道而用夏政”,效法大禹天下为公,“为万民兴利除害”。墨家门徒也大多出身工匠之类的贫苦百姓,他们“昼日讽诵习业”,其思想、行为也深受到其劳动职业、社会地位的影响,能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呼声。 墨家宣传、实践其思想学说的最高目标是“为万民兴利除害”,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视之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