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国际比较论文 内容提要:截止 2024 年 6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9411.15 亿美元,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的经济体。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加坡、挪威实行的多层次储备管理体系;然后介绍了美国、日本的双层次储备管理体系;并对四国储备体系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比较。最后给出了中国应如何改善其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借鉴 中 图 分 类 号 :F830.92 文 献 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 号 :1006-1770(2024)09-030-03 中国人民银行 2024 年 7 月 14 日统计显示,到 6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 9411.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37%。中国外汇储备自2024 年 2 月底就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据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日本外汇储备达 8648.8 亿美元。因此我国9411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仍为世界第一。我国外汇储备自 1996 年末首次突破 1000 亿美元以来,就一直处于迅速增长的趋势(见表 1)。外汇储备充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货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然而,巨额的外汇储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构建更为市场化的储备管理体制。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储备体系的简要介绍和比较,给出了中国应如何改善其外汇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新加坡、挪威: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新加坡和挪威的储备管理体系,是由财政部主导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主导,由政府所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层次储备管理体系。 1.新加坡的储备管理体系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采纳的是财政部主导下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Temasek)+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体制。新加坡实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所谓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储蓄率高、以及鼓舞节俭的财政政策,新加坡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新加坡政府在对经济前景进行评估之后,确认国际收支平衡将保持长期盈余。为了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政府决定改变投资政策,减少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投资的低回报的流动性资产,允许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投资于长期、高回报的资产。 新加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