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顺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究

安顺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究_第1页
1/13
安顺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究_第2页
2/13
安顺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究_第3页
3/13
安顺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究 一、“屯堡人”和“屯堡文化”的由来与形成 在黔中腹地居住着一群与众不同的汉族人,他们是明朝时期从江南和中原地区来到贵州安顺戍边的移民后裔——屯堡人。他们在服饰、语言、建筑、习俗文化等都与周边少数民族以及汉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宝贵而又具有特色的屯堡文化。明初时期,前朝梁王巴扎刺瓦尔密盘踞在云南,他拒不归降并伺机进行反叛,明朝皇帝朱元璋为平定此次反叛,任命当时的大将傅友德作为平叛大将军远征云南和贵州。当时 30 万的大军在贵州的驻扎地就是安顺。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大军平定了云南梁王的反叛。这次反叛事件,使朱元璋意识到了西南边陲地区安定稳固的重要性。由于贵州是连通云南的战略要地,于是朱元璋下令从征南大军中抽出一万人留守云南,余下的十几万人返回贵州安顺的大本营就地屯田养兵,同时下令将戍边者的父母妻儿全部送到戍地。这就是史料记载的“太祖平滇”,又称“调北征南”。这些戍边者按历代所推行“三分守城,七分屯种”的屯田制度,把作为驻军防守的军队居住地称为“屯”,作为军事防备的移民居住地称为“堡”,所以这种戍边屯田的建筑聚落环境就被称为“屯堡”,而这些戍边军人的后裔就称为“屯堡人”。 除此之外,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对人口进行合理的调控,从北方中原、江南等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强行征调很多的工匠、商人、农夫等住此地。这些被征调而来的农民、工匠、商人等来到屯堡地区,促进了当地的进展;不仅仅是促进了屯田,还把自己原来所在地的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工匠手艺等带到了这里。安顺屯堡人系明代屯军的后裔,他们大部分是来自中原和江南各省,因此随着他们的迁移带来的江南文化也逐渐地成为这一区域的主导文化,使得他们在服饰、语言、建筑、习俗文化等方面都与周围少数民族以及汉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宝贵而又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 二、“屯堡人”和“屯堡文化”面临的困境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进展,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使得屯堡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屯堡文化的进展和传承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广泛而深化地推动,全省交通设施、通信设施逐渐完善。屯堡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寨里剩下的大都是垂暮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出现了“十室九空”现象。这导致了屯堡文化中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文化传承链条出现了断裂。 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安顺屯堡文化保护与传承探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