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的丰收,为了母语的微笑——《明清笑话集·一人性缓》课堂实录(一)师:人跟人不一样,就比方说有好人和坏人。看看我像好人还是坏人?生:好人。师:凭什么说我是好人?生:凭直觉。师:你的直觉不错!人还有向和外向之分。有的人很开朗,整天乐呵呵的。有的人很向,总是闷闷不乐。你看我像哪一种?生:外向的人。师:为什么?生:因为你非常爱笑。师:对。这就叫察言观色,看他的表情,听他说话。这就能推断他是个怎样的人。我不仅是个好人,是个开朗的人。我还是个急性子的人。信任不信任?生:信任。我也是。(笑)师:跟我一样啊,那我们握握手。(握手)你说急性子好不好啊?生:不好。师:我也深有感受,急性子常常会把好好的事弄糟。前段时间,我就出了这么个事儿。(师讲述故事)那天,我看见我的一个朋友穿了一双新鞋子,非常美丽。就问她:“给我看看你的鞋,多少钱呀?”她拿起一只鞋子给我看,说:“五十……”“哎呀,这么便宜这么好看的鞋子,我也去买。”我放下鞋,拔腿就去了商场。到了商店,找了那双鞋,一看价格,一百!我急了,对售货员说:“你们有没有搞错?我有一个朋友,昨天刚在你这里买的,才五十块钱。这么今日就涨到一百块钱?”可那个售货员坚持说,这鞋一直就是这个价格。气死我了。我掉头就回来了。朋友见到我说:“你怎么那么性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她拿起另一只鞋:“我这一只也是五十!”(众大笑)点评:幽默一种语言的艺术,用幽默的方式来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是教学的特别需要。说其特别,要义在于老师的幽默要与文本容相契合。朱老师之所以要选择讲述做事冒失的“急性子”的幽默,那是因为教学容是有关“慢性子”的幽默,一正一反,恰好形成鲜亮的对比,使得这种幽默收到加倍的效果。(二)师:那慢性子好不好?生:也不好。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出示: 一人性缓。 师:(师读此句)什么意思?生:一个人性子很慢。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生:句子里有个“缓“字。师:哦,我们常说“缓慢”,缓就是慢,慢就是缓。对不对呀?(生点头)刚才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怎么弄出个“性子”呢?刚才说“缓”就是缓慢,那“性”就是——生:性子、性格。师:对啦。你发现“一人性缓”这么句子说得特别简洁,对吧?其实它不是我们现在的文章,它是古文。什么意思?古时候人写文章用的一种语言。“一个人性子很缓慢”,这是我们现在的话。古时候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