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广告制作广告学论文 摘要:同样的课程面对不同知识结构与学科背景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应做适当调整,以充分衔接前期基础课程的不同进度、学生的知识面与行动能力。作为一门专业实践类课程,明确培育目标,找到课程的精准定位,才能够在短短一学期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影视广告制作》这门课程作为基本的论述对象,探讨其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体系下如何实现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设计上的变革与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媒介格局变化条件下对于复合型广告行业人才的新要求。 关键词:影视广告制作;内容更新;教学体系 《影视广告制作》作为广告学、影视学在实践层面的交叉与融合应用案例,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学体系中被同时设定为广播电视、广告学两个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两个专业拥有不同的前置知识结构体系,合班教学的效果远逊于分别设置不同教学大纲的独立教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影视广告制作》这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与内容更新。 一、课程的具体定位与教学难点 在我院广告学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影视广告制作》是独一无二的:从教学内容来讲,它是唯一关注于视频作品内容创作生产的课程。这个“唯一”对课程的教学设置了不小的难度:经过之前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三年级广告专业学生已经普遍积累了一定的广告创意思维能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平面广告表达技巧,但对于视频制作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则相对欠缺。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状况截然相反:视频的创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创意性训练相对不足。假如两个专业合班授课,无论教学内容如何优化,对两个专业的学生来说都会存在大量的重复教学内容,这种重复几乎没有中间过渡,呈现明显二元化。笔者认为:设置为两门独立课程,采纳两套相互独立的教学大纲与训练方案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理想的解决方式。本文探讨的是广告学专业教学体系下该课程的定位与内容更新。笔者认为本课程的定位应该直接瞄准广告学专业学生们最薄弱的短板——影视广告的具体执行层面展开。笔者将原有教学大纲中创意类部分做了极大简化,只保留专属于影视类动态广告的一些特别类创意技巧;剩下的内容全部围绕课程关键词“制作”展开。能否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的学习各种制作环节的知识点并同步在实践过程中融会贯穿,形成具体的创作能力成为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与挑战。从近些年国内的学生广告大赛来看,其视频类获奖作品也普遍存在执行效果欠佳。评委们对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