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进展讨论论文 最近,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九五”计划和 2024 年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明确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进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大力进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重要决策,对于加速我国农业进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农业的再认识 我国农业进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农业本身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谈农业的进展问题,有必要先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地位和产业特性进行重新认识。 农业的产业角色是指农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定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习惯把国民经济产业划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只不过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在西方,大体是根据产业出现的历史次序来进行划分的,与产业的性质并无多大关系。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因为农业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最早出现,并不表示农业就是一种初级产业。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在不断向高级化方向进展。但是,它们也都把农业确定为基础产业,并始终是作为重要的国策优先进展。其理由是:农业为整个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农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是这些产业得以进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农业和农村还是工业品的重要消费市场,是国民经济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农业不仅是一种基础产业,而且还是一个战略性产业。 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依据的是产业的性质和对劳动对象的加工顺序。农业被划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如工业、建筑业等,非物质生产、只是提供服务的产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被划为第三产业。根据这种划分方法,农业首先被认定为一种初级产业,是一种传统的、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相联系的产业。这种划分还把农业限定在十分狭小的范围内,农业似乎就只是种植和养殖,而农产品的流通则从属于第三产业,农产品加工附属于第二产业,从而导致了农业产业内部不能协调,产业规模得不到扩充,比较利益低下等后果。 对于农业的产业特性,人们一般只道其弱质性。其实除了自然风险大的特点外,农业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性,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市场风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作物集中产出与均衡消费的矛盾,使农民收入与农产品的增长呈逆向运动,农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比一般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