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农业的基础在于种植业,种植业的延续与进展依赖于种子。种子是农业生产中具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因,是农产品实现优质、专用、高效的前提,品种推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展农业生产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手段。种子产业是农业产业的部门之一,除具备农业产业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特性。(一)生产规模小,制约因素多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这是农业生产有别于工业生产的显著特征之一。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经营。种子更是如此,特别是有的种子生产,生产需要严格的空间隔离条件。在同一空间,所有农户,必须统一种植同一作物品种。假如在制种空间,种植同类而非同品种的作物,将导致种子生产的报废。由于制种的这一特别性,就加大了交易成本,造成生产难以集约化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种子选育周期长、投入大。种子生产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双重约束,未来的产出存在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失灵的现实性,同时也增加了投入的风险性。种子贮藏要求较高的仓储条件。种子售后存在较大的风险性。种子的质量指标较为复杂,有些指标无法与时检测,只有播种后在实际生长过程当中才能发现和检验。另外,种子的实际田间表现除与种子本身质量相关外,还与气候、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种子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的发芽率会越来越低,当发芽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时,只能转为商品粮,甚至报废而导致无任何价值。这些特性决定了种子行业是经营难度大、风险高的行业。(二)种子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作为商品,种子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在不受行政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价格随市场供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又反过来影响种子的生产和消费。这种市场价格、供需平衡波动和种子资源的稀缺程度变化共同诱导着种子的投入水平和投入结构,诱导着种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然而种子又是一种特别的商品,种子的供给能力和市场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甚至影响到政权的稳定。有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者对科技的投资无法从其他受益者中得到补偿,消费也无法做到排他性,种子带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利用农作物品种存在“搭便车现象”,科技投入供需调节市场失灵,市场无法使其投资水平达到经济最佳水平,这些非商品属性导致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对种子都实行了系列行政干预政策,政府必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