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讨论论文 基于中国银行体系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至关紧要的影响力,近期世界不少有影响的金融讨论机构、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一系列讨论报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如 2024年 12 月高盛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预测、2024 年 10 月里昂证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评论、以及 2024 年 10 月穆迪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进展展望的讨论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总结了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尽管角度不同、数据也未必准确,但是这些讨论报告确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侧面。比如,高盛公司在讨论报告中指出,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进展趋势看,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风潮,最应当担心的倒是想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因为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改革,不仅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在上述种种报告中,穆迪公司的讨论报告相对更为中立,分析也更为全面,因而尽管其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在这份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讨论报告中,穆迪公司宣布在综合考虑了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业改革措施、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等因素之后,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确定为稳定。 一穆迪公司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总体评价 在讨论报告中,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时优先考虑的行业。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中国政府假如要试图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必须要寻求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巨额的成本买单,同时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在银行体系中产生。 因为中国银行业目前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其解决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和阶段,同时也考虑到银行改革过程中可能来自金融、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压力,穆迪公司认为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目前假如断然全面在银行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必定是弊大于利。这种渐进的改革思路显然与前述高盛公司激烈的银行改革思路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国有银行改革的进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进展的评价。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