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场建设分析论文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世界风力发电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设计、制造技术趋向成熟,产品进入商品化阶段,功率等级从几十千瓦跃升至 600KW,并向兆瓦级挺进,发电成本竞争力越来越强;同时,风电场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以及规模也上升到崭新的阶段,如丹麦明确提出其风电场装机容量将达到电网总装机容量的 10%。我们的邻居印度,进展态势尤为引人注目,短短六年左右的时间,其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就上到 80 多万千瓦。 我国 1983 年山东引进 3 台丹麦 Vestas55kW 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了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的试验和示范。1986 年,新疆达坂城安装了一台丹麦 Micon100kW 风力发电机组,1989 年安装了 13 台丹麦Bonus150kW 风力发电机组和在内蒙古朱日和安装了 5 台美国Windpower100kW 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了我国风电场的运行实验和示范。 “七五”、“八五”期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都开列了研制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重点攻关项目。电力部建设我国风电场的雄伟设想以及黄毅诚部长“风力发电应成为电力的一支方面军”决策极大地鼓舞了我国风电场建设的士气和制造进展风力发电机生产技术的热情。 根据国家计委已经批准立项和正在申请立项的情况,在“九五”后三年,我国风电场建设将以 60~100MW/年的规模高速进展。面对这一进展趋势,很好地总结过去的工作,客观地分析我国风电场的潜力和市场形势,从而较科学地作出规划并制定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风电场现状 (1)装机容量分布 截止 1997 年底,我国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为 166500kW,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东、辽宁等 10 个省区。 (2)各厂家的市场占有率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的讨论和开发尚处于 200kW 级机组实验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同时远远落后于我国风电场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我国资金短缺,尚不能在风电场建设方面大量投资。因此,这一市场目前基本上是由外国占据着,主要由丹麦(占有 67%)德国(占有 21%)和美国(占有 11%)的厂家占据着;比利时和瑞典也有少量机组,但未成气候。虽然国产机组的装机容量占到 1%,但由于质量方面的问题,大多不能正常运转。 (3)风电场运行情况 我国风电场运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以内蒙古为例,1996 年 4 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 14475KW,总发电量 2254万 kWh,年平均单位装机发电量为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