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1.1 起重机的进展历史中国古代灌溉农田用的桔是臂架型起重机的雏形。14 世纪,西欧人开始使用人力和畜力驱动的转动臂架型起重机。19 世纪的前期,桥式起重机出现;轴、齿轮和吊具等起重机的重要磨损件开始采纳金属材料制造,并开始采纳水力驱动。19 世纪后期,水力驱动的起重机逐渐被蒸汽驱动的起重机所取代。 20 世纪 20年代开始,由于电气工业和燃机工业迅速进展,以电动机或燃机为动力装置的各种起重机基本形成并开始进展[1]。电动葫芦起重机是工业生产中厂房中使用较多的起重设备之一,有单梁、双梁等不同结构机型,随着各种吨位电动葫芦产品系列化的进展,通过利用电动葫芦代替起重机中的卷扬机构,欧洲,日本等国家早已利用这种新式提升机构代替原先的双梁起重机,形成了新的双梁桥式起重机系列。较有代表性的是芬兰的 KONE 公司和德国 DEMAG 公司产品[2]。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由一机部委托起重机厂、钢铁学院开发了 LH 型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系列产品。该系列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桥式起重机的结构,降低了机器重量,节约了机器成本。它吸收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优点,但由于受传统设计思想的局限,桥架结构仍然过于庞大复杂,而且由于电动葫芦置于主梁顶部的小车之下,占用空间高度 H 仍然较大[3]。随着大起重量的电动葫芦的进展,葫芦双梁桥式起重机也开始兴起,在国外(如西德、芬兰、日本、英国)早已形成系列,并且广泛推广使用。然而在我国桥式类型起重机系列型谱中仍然是一项空白。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展的需要,起重机厂受命于 1974 年研制成功一台 20 吨、跨度为 13.5 米的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各级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它的问世,随后起重又研制出 10 台 5—20 吨,跨度不同的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经钢铁学院对其进行电测试验,证明其性能非常良好,强度、刚度十分符合设计要求,工业运转情况完全合乎需要。1977 年由一机部重型矿山机械总局发文组成了以钢铁学院、起重机厂为主的联合设计组,进行了产品系列化的设计。现以完成 6 种跨度为 7.5 米、10.5 米、13.5 米、16.5 米、19.5 米、22.5 米,四种吨位为 5 吨、10 吨、20/5 吨、32/10 吨,48 种排列组合系列产品的设计任务,并已批量生产[4]。1.2 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的进展和讨论现状目前国际上的电动葫芦双梁起重机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应该为德国德马格起重机生产的系列电动葫芦起重机,电动葫芦起重机正朝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