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1.1 讨论的目的及意义东辛中深层砂砾岩油藏是东辛采油厂产能建设和产量接替的重要阵地。但是,该类油藏属于低孔、特低渗的砂砾岩储层,且层内以及层间非均质严重。其油井投产初期虽具有较高产能,但天然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需尽快补充地层能量。然而,通过注水对地层补充能量非常困难。开发过程中,油藏已表现出地层能量下降、液面深、原油脱气严重、泵效偏低等不利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油藏的高效举升和开发效果。目前,东辛盐 22、永 920 等深层砂砾盐区块,共有抽油机井 31 口,平均泵深2230m,沉没度 850m,平均日液 11.1m3,日油 6.1t,含水 38.4%,泵效 34.3%,平均气油比 44.3 m3/t,最高气油比 150 m3/t。由于原油气油比高,抽油泵将井筒中的油气水混合物举升到地面的过程中,地层液在井筒流动上升,压力会逐渐下降,地层液中的溶解气会逐渐从液体中析出,由于气体具有很强的膨胀性和压缩性,含气液体进入抽油泵时因气体的膨胀占据泵筒空间,排出液体时因气体的压缩影响抽油泵的排出量,气体影响严重,泵效偏低。针对气体对泵效影响严重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防气工艺调研,共在 11 口井上试验应用了内罩式防气装置或 LZX 螺旋罩式沉砂气锚,但应用后泵效提高幅度并不明显。砂砾岩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快,气油比高,气锚分气效果差,泵效偏低是制约该类油藏有效开发的主要矛盾。针对开发的不利局面,拟从油井流入动态特征及举升工艺两方面入手讨论,提高举升效率。以矿场统计资料分析和单井数值模拟为手段,结合前阶段的讨论成果,掌握油藏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和低渗透油藏油井的油井流入动态特征,为举升方式的优化设计和高效举升奠定基础。以气锚评价和筛选、举升方式选择和优化设计为手段,开展高效举升工艺技术讨论,确定油井合理的工作制度,讨论开发综合配套工艺技术来提高单井产量,最终实现深层砂砾岩油藏的高效开发。1.2 国内外现状东辛深层砂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差,以低渗透、特低渗透为主,储层连通关系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地层补充能量非常困难,而且原油气油比较高,气体对泵效影响严重,其高效举升应从建立完善的注采井网、应用高效气锚以及举升设备的优选和优化设计等几方面入手。砂砾岩油藏不仅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而且油藏内幕结构复杂,缺乏地层对比标志,地层对比难度大。依靠目前的资料无法分清砂体是否连通,无法准确部署注采井网。可从精细储层对比与干扰试井工作,讨论储层连通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