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温室蔬菜病害防治研究论文

温室蔬菜病害防治研究论文_第1页
1/7
温室蔬菜病害防治研究论文_第2页
2/7
温室蔬菜病害防治研究论文_第3页
3/7
温室蔬菜病害防治讨论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各地温室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病害日趋严重。由于多年来反复使用几种农药,病菌已对农药产生抗性。针对温室蔬菜生产中常发性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提出了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是温室蔬菜生产中常发性的 3 种重要病害,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温室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如何有效防治以上几种病害,保证蔬菜生产安全,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课题。 1 霜霉病 霜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 20~25℃,空气相对湿度 83%以上,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在阿克苏地区 1 年在温室中有 2 次发病高峰期,一次是 10~11 月,即扣棚初期,另一次是 2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即气温回升到揭棚前。目前在生产中对霜霉病主要采纳甲霜灵、恶霉灵、苯霜灵、甲呋酰胺等苯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但近年来随着病害的进展已对甲霜灵(瑞毒霉)、恶霉灵(杀毒巩)、苯霜灵、甲呋酰胺等苯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出现高度抗性,防效已下降到保护剂的水平,在生产上建议推广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氟吗啉等具有良好防效的新药剂。另外,长期连续使用单一的内吸性杀菌剂,易导致病菌产生抗性,因此建议把内吸性杀菌剂与代森锰锌、铜制剂等保护剂复配,可具有提高防效、扩大杀菌谱、延长药效期、延缓抗性产生等多重作用,但复配剂易对温室作物产生药害,应慎用。大田作物的苗期也应慎用,以确保安全。 2 白粉病 白粉病是蔬菜常发生的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病菌侵 染 适 温 10~15℃ , 分 生 孢 子 的 发 芽 和 侵 入 适 宜 相 对 湿 度90%~95%,但无水或低湿也可发芽侵入,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病害极易流行。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近年来温室白粉病进展迅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逐年加重,温室发生危害期一次是 9~11 月中旬,另一次是 3 月底至 6 月,当前在生产中发病时主要使用的 25%粉锈宁对白粉病无任何治疗和铲除作用,同时在瓜类作物上使用粉锈宁应慎用,建议在发病时用 12.5%烯唑醇 1000 倍液,或 45%烯唑酮 1000 倍液、10%世高可湿性微粒剂1000 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3 灰霉病 灰霉病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在温室新上升的病害,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病菌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 20~23℃,并且随着温室内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温室蔬菜病害防治研究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