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诗歌创作探究论文 摘要: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意论,二是情景论,三是活法论。在言意论中·提倡意至词随、因言起意。主张在自由的创作情境中入乎艺术表现的极致;在情景论中。极力申张情景交融,深化探讨到其内在的创作机巧及审芙特征;在活法论中。则强调摆脱种种死法的约束。提倡自由的创作精神。 关键词:王夫之;创作论;言意论;情景论;活法论 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作为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诗话著作之一,内容丰富,论说精到。谈及诗歌创作、欣赏与批判的方方面面论题,在诗歌的创作论、文本论、鉴赏论、批判论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独到的看法,对清代诗歌创作及诗学理论批判的进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结合其《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的相关论述。对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予以考察。 一、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育意之论 言意论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基本论题之一,它从作品的语育运用和意蕴表现的关系角度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考察的是育与意作为文学的两种构成质素相互间的内在构合关系。我国古代文论对言意的辨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一直延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体现为肓能尽意与育不尽意两种辨说取向。之后,在言意之辨论展开较为充分的基础上,我国古代育意之论更多地转替为结合具体文学批判实践,展开对育意构合关系的论说。这之中,其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二是意在育外论,三是育意相互依存与相互影响论。它们各自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承传进展线索。 王夫之阐说到诗歌创作盲意关系的言论并不多。但甚为切中精到。其《姜斋诗话》云:“有意之词。虽重亦轻,词皆意也。无意而着词。才有点染,即如蹇驴负重,四蹄周章,无复有能行之势。故作者必须慎重拣择,勿以俗尚而轻讹笔。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非读书见道者,未许涉其淳诶。”王夫之细致论说到育辞与意旨表现的相互关系。他将“意”视为诗作艺术表现的灵魂之所在,认为“无意而着词”,诗作艺术表现必定缺乏内在的流转之势,如“蹇驴负重”,不见生彩。王夫之提倡意至词随,主张在自由的创作情境中人乎艺术表现的极致。其《唐诗评选》评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又云:“以言起意,则言在而意无穷;以意求盲,斯意长而育乃短。言已短矣,不如无言。故曰’诗言志,歌永言’。非志即为诗,育即为歌也;或可以兴,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唐人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