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的进展现状一、省经济社会进展的总体状况省地处黄河上游。东接,东北与毗邻,南邻,西连、,北靠蒙,并与蒙古人民国接壤。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人口6000万。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深居西北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省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建国以来省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投资区域,获得了较多的中央投资,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以资源开采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但是,受区位因素、历史因素和改革开放后国家梯度开发进展战略的影响和限制,省经济进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东部发达省区相比,差距较大。2024年,全省国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06%;人均国生产总值为7341元,仅为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52.65%,比全国平均水平13944元低6603元;财政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是总量仍然较小,还不到全国的l%;202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人为1980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3255元的水平,多年来位居全国倒数。城市化水平低,2024年仅为30.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近l3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收入总量偏小,支出需求大,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仍处于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的境地。可集中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增量十分有限。1994年到2024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加不足9亿元,有12个县的财政收入不足1000万元,最少的不足400万元。由于财力所限,社会保障、扶贫救灾、医疗保险、法定支出与公用经费都不能足额安排,住房公积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会费等财政对个人的补贴无力安排。同时,近年来,虽然省一直要求超编地方人员负增长,其他地方零增长,但由于经济进展整体落后,就业渠道狭窄,财政供养人员膨胀较快,致使财政人员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