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成功的网络营销策划——封杀王老吉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不久,一大把的编辑问 sonia 要不要写一篇文章,关于灾难营销的,sonia 拒绝了。然后写了如下的文章评论: 所谓“灾难营销”还是不要这么去叫的好,一个企业的企业责任心与社会责任感并不仅仅应该在出现在灾难的时候才显露。 危险时刻雪的中送炭是可以快速帮助一个企业快速树立良好的口碑的,在大灾难面前迅速的伸出援手,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假如以“营销”为目的,而非发自肺腑的自愿,这个行为只会让企业蒙受更多的指责。“慈善营销”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是有诸多企业趋之若鹜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做“烂”了——不是因为社会道德的沦丧,而是因为企业为了“作秀”而“慈善”。 比尔盖茨把慈善当作毕生的事业,其多年来建立的慈善公益形象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善举或者一两个天文数字所能涵盖。李嘉诚常年慈善,没有人会关注某一个大灾难面前李先生会不会伸出援手——慈善已经成为李嘉诚的另一个优秀品质 假如一两个灾难就可以帮助一个企业树立它所期望的社会责任感形象,那么这个企业或许得到的是短期的声名远扬,但是长久下去,消费者一定会明白事实的真像。 像品牌的铸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样,一个企业的公益形象也应该发自肺腑的长期积累才能形成的。 当王石和他的万科因为捐款过少而被网友抨击,当时觉得王石很可怜,他很多观点 sonia 是赞同的,尤其“慈善不是一朝一夕,慈善不是大喇叭喊出来”——前提是他真的也是这么做的话——但是他用错了处理方式,于是造成了万科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 CCTV 赈灾捐款晚会应该是制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收视率的节目,当时一边看晚会一边和一个在 CCTV 值班的朋友聊 MSN。他说:“加多宝集团厉害,倦了一个亿!”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搜索了一下“加多宝”集团,才知道那是生产王老吉的集团。当时心情挺激动的,一个民营企业能这样的慷慨实属不易,而且,在 sonia 的认知范围里,王老吉其实并不是特别赚钱,大部分钱都用在了渠道建设和推广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个论坛里充斥了和王老吉有关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赞扬这个企业的,表示今后只喝王老吉。王老吉的贴吧里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褒奖之声不绝于耳。当时只是觉得奇怪,为何但是王老吉被如此多的提及,难道只是因为它捐款捐的多么?假如真是这样,sonia 是真的宁愿信任王老吉是善有善报的。 一篇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尤为火爆,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