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以来经济形势呈现以下三大特点:①经济复苏速度快;②经济复苏严重依赖于政策效应;③经济复苏速度呈现前快后慢格局。从消费来看,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增长最快的政府消费和企业、居民消费明显慢于总体水平;农村消费加快主要是“家电下乡、电脑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所致;汽车销售加速主要是政府对节能、低排放汽车进行补贴所致;房地产则是超宽松的信贷环境所致。来自政府投资项目节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房地产、股市走势带来相应影响。拉动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2008 年底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目的就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拉动内需,避免经济衰退。尽管如此,我国一直存在低消费、高投资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格局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将引发诸多经济运行风险。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方面始终未能发挥作用,这对财政政策提出不小的挑战。面对上述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几个应对政策效应的建议:1.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效果。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名义利率,应对挤出目前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2.完善拉动内需的财政政策导向减少政府社会消费支出,增加“民生”支出,从体制上消除居民消费的障碍因素。3.进行税制改革改革与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开征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并与消费税配合,逐步建立以具有收入调节功能的税收为主体的税收体系。4.进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明确资金用途。5.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的政策力度,引导使其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逐步开放对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限制。6.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上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税制体制。7.宏观调控中切实发挥两种政策各自优势,协调配合要正确认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扭转过分依赖金融调控而忽视财政调控的趋势,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作。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使政策充分发挥它的良好作用。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如此,定能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