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案例分析姓名周佳乐性别女出生日期1989.08.23民族汉学历硕士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政治面貌团员派出单位南昌大学毕业院校南昌大学任期15 年 2 月—16 年 1 月赴任国家韩国赴任学校釜山南川中学*案例类型教学——教学语言背景我所任教的学校是釜山南川中学。南川中学只为初三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汉语课。一个十一个班,每个班一星期两次课。南川中学是釜山地区一所规模较大的公立初中,汉语课虽为选修课,但一直根据必修课的形式进行,要求较为严格。我和韩国搭档采纳合作教学模式。她负责主导课堂,我负责备课、准备教具、设计课堂游戏、制作 PPT、部分文化课讲授等。问题 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语言输入非常少。搭档在教学时基本采纳翻译法教学,即使是学过的内容,在日后的教学中遇到时都用韩语代替,课堂用语完全使用韩语。我在进行文化部分则被要求使用英语,课堂上用汉语的机会少得可怜!解决方法首先搭档主讲部分。在与搭档商量无效后,每次课的新语言点学习时,学生学习汉语,我则学习相应的韩语。然后在接下来的汉语课堂上,当搭档说到已学过的知识点的韩语时,我则大声说出相应的汉语。如搭档用韩语说“一个人”,我则用汉语说。当搭档用韩语说课堂指令时,如“打开书 113 页”,我则用汉语又强调一遍。在我负责的部分。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都还可以,但是我在讲解文化时,尽量用学生学过的汉语来解释。每次文化课上课前,先想好可以用上哪些他们学过的汉语,生词、句子、语法点,只要是学过的就都用到该节课的文化讲解中来。有时候则故意说一段汉语,让搭档当场翻译。反思其实,我们这种搭档说一句韩语我说一句汉语,或者我说一段汉语,搭档说一段韩语的模式,也并没有增加学生的汉语输入,教学依旧是翻译法。但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已学汉语的复现率,减缓学生的遗忘速度。不管怎么样,总算有所改进!*备注:案例类型可分为:教学、生活、跨文化交际、心理、安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