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去行政化综述讨论论文 针对近期成为中国社会热点话题的“高校去行政化”,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仅就当前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热议作一综述,以期对后来的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老师专注于教育,鼓舞老师终身从教。为此,针对高校“去行政化”这一话题,社会各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而与此形成鲜亮对比的是,部分知名高校校长对此却持质疑态度。这不禁使人担心:这项尚未开启的改革之路将充满荆棘。 一、高校去行政化提出的原因分析 1、高校行政化限制学术生产力 高校衙门化,校长分级别,有意见认为这种机制“严重地挤压了平等自由的学术论辩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指出,假如中国的大学都这么行政化,就没有希望,学术在衰退,那还谈什么诺贝尔奖,还谈什么大师。是什么使学术衰退,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去追求行政权力了,讨好行政权力去了,就没有人坐下来兢兢业业地做学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高等学校比社会更渴望能够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出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很多老学者都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家。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根据行政运作体系来运行,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大家同步走一个模子,不可能会出现创新思想。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认为:行政化是高校没有活力的症结之一。高校是学术单位,不该有行政级别。学校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难产”,对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按官阶定地位、定待遇的结果,使不少老师千方百计挤进管理者队伍,把当官看成追求的目标。 2、高校行政化是当前高校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 专家治厂,教授办学,学者搞科研,本该是一片净土。但由于行政化的影响,更确切地说由于行政权力的刺激,使得这块净土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变化。尤其是高校大院内,表现得更为突出。追逐权力,往官场里挤,行政职务、专业职称“一肩挑”,人为地分心分神分时,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到如何治理学校,如何培育人才,如何向诺贝尔奖冲击,等等,因而,使一些原本专心教学的教授、学者变得不安分,想方设法谋个官位坐坐,以至出现某所大学一个处长职位,竟有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