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讨论 一、大学仪式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仪式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隐性的“心灵引领者”的作用,是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过渡、融入并继承群体特质的有效载体,成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然而综观全国高校,仪式活动存在认识不统一、体系不完善、进展不均衡等现象,从而导致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发挥不充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重形式,轻内涵,本末倒置仪式活动形式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有些高校在进行相关仪式活动时一味地追求舞台的宏大,场面的豪华,鲜花、红地毯、气球、礼炮。而对相关内容没有足够重视,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末倒置。学校仪式的主体是学生,但目前学校仪式中多强调学校行政的主导,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制造性。很多学生是“被迫参加”或者只是处于听从安排的地位,“二八现象”严重,从而在心里对仪式活动抵触,也就很难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二)主题不明确,趋同化明显,缺乏创新仪式活动的组织者,倾向于认为仪式活动是学校每年都必须开展的传统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将大学仪式视为传统惯性使然,为惯例而举办,仪式活动形式大同小异,同时对于“进行仪式活动的深层意义”这一问题没有进行深化思考,缺乏行动的原动力和支撑力,仪式的具体负责人则认为大学仪式举办是相关领导的安排,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来落实仪式活动,而对于“举办大学仪式为谁举办”这一问题置若罔闻。对于参加仪式的主体———学生而言,同样参加大学仪式的目的存有误区。“学校统一组织的,没法不去”“大家都去了,我也只好去了”等言论无不表现出部分学生参加大学仪式时的被动,即“被参加”状态,对参加仪式目的认识不清楚,目的不明确。 二、提升高校仪式活动德育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 仪式活动通过实施“情境体验”和“移情教育”来实现教化的目的,高校的仪式活动中,我们应该以内容为王,遵循既定程序,又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进来,充分运用好“情境教育”和“移情教育”的方法,真正将仪式活动与德育工作高度统一、有机融合。(一)既注重内容建设,又重视形式创新。仪式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德育内容。仪式从多方面呈现着德育的内容。首先,德育主要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养教育,而仪式中呈现的内容与德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仪式也是对仪式参加者(受教育者)进行情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