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德育手段分析论文

高校德育手段分析论文_第1页
1/17
高校德育手段分析论文_第2页
2/17
高校德育手段分析论文_第3页
3/17
高校德育手段分析论文 一、互联网有利于高校德育观念的转变 1 互联网有利于由灌输方式走向引导方式。传统的高校德育普遍采纳以老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进行灌输的教育方式。互联网时代,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大学生通过网络离这个“精彩的世界”越来越近时,高校德育工作假如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简单灌输方式,即停留在告诉大学生对与错、是与非、真与伪、美与丑的事实,要求他们简单服从这个层面上,就不会有什么生命力可言。虽然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并不会消逝,但是,假如仅仅局限于这一作用,教育者很可能落伍,成为一个不合格甚至不受欢迎的人,教育者必须承担起“向导”的角色,发挥“引路者”的作用。 2 互联网有利于由等级身份走向平等身份。互联网上人人平等,它具备了实践现代民主教育的环境。网络空间不是面对面的,甚至是不知名的,这就提供了师生平等沟通的条件,老师以专家或朋友的身份出现,给学生真诚的关怀,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相反,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假如仍然抱有“等级”的观念,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学生可以不理会你,甚至只要知道你是老师的身份,他们就避而远之。一旦连沟通的对象都难以找到,还谈什么教育呢?即使是匿名的,只要让学生察觉出你在说教,他们就会偷偷溜走。因此,从内心深处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地位的“人”,尊重他们的思想认识过程,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就成为网络环境中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必须。 3 互联网有利于由封闭思维走向开放思维。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处于相对保守、封闭的状态,这是德育工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世界历史进展的进程来看,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各国经济进展的相互依赖使世界建立了普遍性的联系,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展,世界各地的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面对着。高校德育要以西方国家个体价值的无限膨胀所引发的各种危机作为参考和借鉴,克服狭隘的文化和价值偏见,使“共同”、“共融”的价值思维成为高校德育思维的基本特征。 4 互联网有利于由单向沟通走向双向沟通。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者往往凭借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单向的传授式的教育,老师是“蓄水池”,学生无非是“装水的罐子”、“盛物的袋子”。今日,当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得比老师更丰富、更前沿的知识时,当学生比老师更熟悉新的生存空间,更具备在新的生存空间生存的能力时,德育所具有的传递道德文化的功能就不会也不再是单向的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德育手段分析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