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激励机制浅析 摘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老师的制造力和工作热情,进而达到提升高校人才实力、完善高校人才管理体制的效果。当下高校存在激励机制单一、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断层、正负激励不平衡、物质和精神激励不协调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进一步丰富老师激励机制,有效衔接考核与激励两个环节,努力平衡正负激励两个方面,协调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个层面,从而完善高校老师激励机制。 关键词:激励机制;高校老师;高等教育 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战略。高校的竞争是科研水平和学生教育的竞争,更是高校老师人才队伍的竞争。如何完善高校老师激励机制,使老师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取得更大的科研和教育成绩,是当下高校老师队伍管理的重中之重。 1 何谓激励 激励理论属于管理心理学的范畴,是指通过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制造更大的价值。而高校老师激励机制则是指高校通过满足老师的薪酬、职位、成就等需要,使其发挥工作积极性,为高校的科研和学生教育制造更高价值的机制。 2 为何要激励 2.1 尊重高校老师的人才价值。作为科研与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老师往往能通过自身的脑力劳动制造出极大的价值。为了最大化老师劳动的价值,高校应对老师予以适当的正激励或负激励,而不是在原有酬劳之上予以简单的赏罚,或是以强硬的规章制度限制老师的工作环境,要充分尊重高校老师的人才价值。2.2 激发老师的制造力和工作热情。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满足高校老师五个层次的需要,能充分激发和释放老师的制造力和工作热情。例如,针对青年老师,应优先满足其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对应的薪酬、住房等相关需求;而对于资历较深、年纪较大的老老师,应尽量为其制造良好的科研和教育平台,满足其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激发其科研制造力和工作热情。[1]2.3 提升高校的人才实力,完善高校的人才管理体制。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吸引优质的人才,也能为考核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对高校的人才实力提升、人才管理体制完善有积极意义。 3 现行激励机制的问题 3.1 激励机制单一。激励机制单一,主要体现在激励政策统一化、激励方式货币化和激励时机固定化三个方面:(1)激励政策统一化。对年轻老师和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