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探讨 一、高校老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进展。老师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育改革忽视了老师的培育和再教育、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使得老师明显不足,多数学校在教学内容、方式的选择上缺乏创新性,这与老师的创新意识薄弱具有直接关系。继续教育是目前高校提高老师素养的主要途径,如何根据教学需求促进老师继续教学积极性的发挥,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证明,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老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充分考虑了学生需求,对于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就业是高校扩招、进展的重要目的,为提高就业率,高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继续教育体系创新从教学自身出发,采纳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具体上,基于就业率提高的高职教育体系创新强调以下内容。首先:教育体系创新确保了教学内容的有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其职业能力。其次:基于教育进展现状的继续教育体系创新培育了“双师型”教育人才,从而对于高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继续教育符合教育体系创新需求。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决定了高校教育的调整与改革。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现代科技的进展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展,然而新的科技要求老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其进展,这使得老师的再教育成为必定。 二、高校老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校对教育改革的重视,针对老师的再教育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具体的实践中,一些教育机构缺乏正规性。高校老师自身意识薄弱,知识体系更新速度慢,教学创新能力差等都影响了其继续教育的效率。因此,文章将高校老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如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一)培训内容与教学目标偏离,有用性不高。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为满足部分人员的需求,继续教育培育将职业证书的获得作为主要目标,这使得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单一且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教育进展的需求,无法提高老师的职业能力。 (二)培训的方式单一且缺乏灵活性。处于对再教育的错误认识,很多机构将再教育的培训时间放在假期,培训方式同高校教育教学存在相同的问题,即强调教学主讲人的主体作用。另外,无法与高校的具体教学需求相联系,采纳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这造成了老师厌倦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