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探讨

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探讨_第1页
1/9
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探讨_第2页
2/9
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探讨_第3页
3/9
高校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探讨 摘要:作为高校未来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如何,如何培育和提升其教学能力是每个高校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教学能力评价为着手点分析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依此提升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 一、引言 近五年入职的老师(简称新入职老师)更是站到专任老师的半壁江山。作为社会高层次劳动力的主要输出者,作为国家未来制造者的培育者,高校、高校老师都肩负着重大使命。新入职高校老师大多为非师范类毕业讨论生,没有接受过专业教学培训。其教学能力如何,如何评价其教学能力,是每个大学必须要讨论的话题。高校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是当今高校老师人事制度的核心所在,其最终目的是利用高校老师教学能力评估的导向作用,科学配置老师人才资源,激励老师不断自我进步,全面进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学的短板主要体现为高校老师重科研轻教学,导致学生对其教学水平认可度不高”。所以构建一个推动人才培育、符合老师进展规律的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新入职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就变得迫在眉睫。 二、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探究 我国关于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国家的教育体制开始进行变革,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估工作呈现快速进展的势态。如:张大良等(2024)指出要重视青年老师教学能力的培育,并提出符合青年老师特点的评价方式。宁虹(2024)数学形式表示出了老师能力,一定程度上对老师能力进行了量化。喻莉等(2024)从评价角度、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对我国高校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进行重构。何静(2024)对高校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进行了优化讨论,提出需要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并采纳多元方法进行评价。贾佳(2024)、龚江泳(2024)、匡胤(2024)、彭秋霞等(2024),陈世保(2024)运用了粗糙集和模糊数学的理论来构建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模型。段俊霞等(2024)、马海涛(2024)借鉴了美国的档案袋评价方法,提出了高校老师教学评价的新路径。纵观老师教学能力评估相关文献,大多从高校全体教工着眼讨论,却鲜有针对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评估讨论。基于此,本文针对近三年入职老师,讨论其教学能力评估问题,希望能为高校提升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提供帮助。 三、新入职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讨论新疆某多民族综合性高校近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