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 摘要:在世界上,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逝。中国的语言和方言同样面临消亡的危机。保护语言和方言已成为全球性的任务,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身在高校的语言讨论者,应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而独特的方言资源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具体方法如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开设方言文化选修课等。 关键词:语言濒危;方言文化保护;高校 变化是语言的本质特点。语言趋同、语言濒危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而一种语言的消逝,不亚于一个物种的消亡,不可避开地将会在政治、心理、社会、文化、语言等方面造成各种消极的后果。因此,挽救、保护语言和方言是一项全球性的工作。挽救濒危语言和方言,目前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语言学家。除了语言讨论者之外,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加。身处高校的语言工作者,也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方言资源,为汉语方言保护工作尽绵薄之力。在某种意义上,高校可以看作是方言文化的集散地。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把各种方言带到学校,为方言的讨论和保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语言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高校开展汉语方言保护工作。在高校开展汉语方言保护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组织、指导学生建立方音社团 “方音社”在各高校并不少见,很多高校都有这样的社团。组织这样的社团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使这样的社团发挥保护方言文化的作用。首先,要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以往学生们的活动多是凭兴趣自发组织的,活动内容随意性比较强,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比如,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介绍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词语或有地域特色的风俗文化,录成音频或视频等。一种方言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并不是几个特征词语可以代表的,因此,从方言保护角度来讲,要有专业老师对学生的活动内容进行组织和设计,争取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社团活动更有资料价值和讨论价值。活动内容尽量涵盖语言的多个层面,语音、词汇、语法,当然也离不开地域文化。活动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持续进行,因为学生年年更新,不能因为旧成员毕业而解散社团,这也需要有老师专门组织好社团成员的新旧更替和工作交接。其次,要保存好活动资料。假如学生仅仅为了兴趣爱好而组织这样的活动,则很难有资料保存的意识。把每次活动的资料整理保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语料库,这不仅对方言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方言的共时讨论和历时比较都具有重要价值。“方音社”类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