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分析 [摘要]高校一贯重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从育人的整体性和持续性来看,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同时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功能,并利用新媒体手段搭建适应大学生文化需求的教育平台,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性,从而激发出更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大学生 红色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沃土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展,在改革开放时期壮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绽放光芒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一般来讲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形态。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从始至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进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概括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勤劳自强、无私奉献的励志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小岗村精神、深圳精神以及当代的航天精神、黄大年同志精神体现了新时期人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红色文化所呈现的物质形态,如纪念碑、战斗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分布于红色老区等则是汲取红色精神滋养的丰富资源。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就是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物质意蕴作为宝贵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和塑造的重要方式,是教导大学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重要实践。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应当系统地去解决,从而使红色文化发挥出更强的育人作用。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与不足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高校一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注重构建全员育人的队伍体系。高校以思政课老师和团学骨干为中心,组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养精深的师资队伍以构建全员育人的教育体系。多数高校每年都组织一定规模的青年老师和骨干参加高水平的会议和培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开阔工作思路。一些高校实施的大学生导师制、专任老师班主任制等措施也进一步优化了全员育人的队伍结构。2.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媒介作用。除了传统课堂教学之外,校园文化活动成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成熟途径。各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