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乐感培育与提高 摘要:乐感是对音乐内涵的理解里以及音乐鉴赏能力,钢琴教学中,要重点培育学生的乐感,在掌握乐感的基础上练习演奏技巧,才是学习钢琴演奏的目的。高校钢琴教学,一方面是培育音乐人才,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都要重视对乐感的培育。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只重视技巧掌握,忽视了乐感培育。本文将对乐感培育的方式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乐感;钢琴演奏;音乐内涵 一、乐感培育的重要性 乐感是受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音乐是用旋律来表达情感的,和文字、图像不同,不可能用直观方式来理解,而是通过演奏者深情的演绎,将其中的感情传达出来,受众从旋律和节奏中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这是抽象的表达,需要受众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才能感受,这种素养和鉴赏能力就是乐感。乐感不仅需要受众具备,更需要演奏者具备,演奏者具备了乐感,才能理解音乐要表达的内涵,在演奏时将全部感情投入到演奏中,将音乐内涵表现出来。无论是哪一种乐器演奏,尽管演奏者多,但每一个演奏者表现的却不相同。有些人成为名家,而有些人始终技艺平平,虽然也能照着曲谱完整演奏,但感动不了观众,就是音乐乐感掌握的程度不同。有音乐乐感的,在演奏时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因而乐曲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演奏乐曲和演唱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才能打动观众。高校钢琴教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培育音乐专业的人才,让他们去培育中小学生。另一个是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两个目标都离不开乐感的培育。对于音乐专业人才,有了乐感才能用音乐打动人,才能更好地培育下一代;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更要培育他们的乐感。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乐感,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妙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假如学生不理解音乐内涵,演奏钢琴就成为机械地重复,就失去了兴趣。培育学生的乐感,可以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加强班学生对音调、旋律和节奏的认知,促进演奏水平的提高。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演奏中将情感融合到作品,可以给作品增添新奇活力。同时,掌握了乐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制造能力,他们自己会尝试用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创作新曲目。由此可见,在钢琴教学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乐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对乐感培育的误区 关于乐感,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