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论文 3 篇 第一篇 1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趋势 1998 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校迎来了很大的进展的机遇,高等教育呈现快速进展的态势。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不断增多,学生队伍也跟着壮大。为了适应大进展的需要,大学城、新校区都相继落成。很多高校从一个校区,进展到二至三个校区,主校区也由城中,搬至城边大学城。单从学校的环境变化,也能反映出学校要进展,基本建设必须走在前面的要求。从各高校的基建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建的资产游离于学校以外、资金来源从源头上无法区分,哪些是贷款,哪些是自有资金。还有些高校,只建设不进行财务决算,无法将学校已投入使用的房屋纳入学校国定资产。通过这次《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改革,确实能够解决不少实质性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完善。站在基建财务管理的角度,在基建工程项目的陆续财务决算的前提下,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便于今后更好的做好学校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基础工作,完善好相关的合并工作。通过年末年初的财务预决算会议,感觉到高校的基建财务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同时又与高校的事业财务密不可分。为了满足我们国家财政预算的编制和财政决算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基建财务与学院财务基础工作的作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应该独立建账合并报表。对于已完成建设项目的高校,应该取消基建财务的独立,合并到学校财务中。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行的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分别核算与独立报表的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个法人单位,两套财务报表,报表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仅就此方面,通过账务合并,从立账、对账中看到一些问题,造成数据差异较大,不能一一对应等几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1.1 高校基建账并入大账存在的问题 (1)学校财务和基建财务没有成为整体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的预算越来越细化,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自筹和贷款等,今年要做什么、建什么,预算要多少,这些都是由学校财务统一来报预算计划,基建会计不能很好的掌握基建的预算情况,只能掌握实际决算情况,开始每年的《基建投资表》填报时无法准确掌握财政性资金拨款中的:中央财政性资金、地方财政性资金以及地方财政性资金中的财政拨款和地方部门自筹拨款情况,从而容易造成预决算项目分配的时候,预决算数据不统一的现象,有好多高校都是估算的。各高校基建没有收入来源,不论是拨款还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