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青年老师实践能力探究 摘要:高等学校青年老师培育工作是教学进展的能动力,文章从青年老师实践能力培育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和评价等方面阐述青年老师实践能力提升是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对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年老师;实践能力 老师是高等学校的主体,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青年老师将成为高等学校进展的主力军。近些年,对于逐年增加的青年老师队伍如何进行培育,已成为教学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对高等学校中非师范类的专业青年老师的培育,应多教学、多实践,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着眼点,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综合素养,使其尽快进入老师这个“角色”。 一、青年老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近些年入职的高等学校青年老师都是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人员,他们精力充沛,对职业生涯充满希望,这个时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理论知识扎实是他们的职业优势,这也是高等学校将来进展的能动性优势。但是几乎所有青年老师都是应届毕业的学生或从专业讨论性部门调入高等学校的,对高等学校老师这一职业还很陌生,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参加过具体的实践工作,更没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这样直接进入大学讲授课程,不能或很难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准确地转化为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授课实践能力欠缺。现如今各专业人才培育方案都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培育目标,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对青年老师实践能力的培育尤为必要,已成为青年老师培育的工作重点。 二、青年老师实践能力培育的具体措施 提升高等学校青年老师的实践能力,就要从实际工作出发,青年老师不能只顾坐在教研室里备课,应该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实施实践能力培育。1.健全制度,明确青年老师实践能力提升目标。高等学校青年老师培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使青年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各高等学校都在探究其培育形式,设计运用各种手段,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讨论等方面进行培育,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老师的主导作用。但在高等学校是由人事部门主管师资培育工作,教务部门主管老师进展工作,青年老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应该归属于哪个部门,高等学校应仔细斟酌,建立健全对青年老师培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老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制度,对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严格把关,明确老师、指导老师、教研室的任务和责任。结合各课程特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