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财务风险论文 一、我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我校属于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高等教育改革之前,办学的费用都是政府供给的,当时的财务状况十分稳定,风险也几乎不存在。如今,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深化,高校可以自行重新定位办学的结构、规模、资金的筹措与运转等问题,这样的自主权也让原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无风险财务状态转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风险财务状态,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财务运转的决策与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风险意识。很长时间以来,我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都是财政拨付,因此,相关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学校几乎不会对财务风险作出提前的监测与预防。而随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学校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日常的运转,为了猎取更多的经费,学校通过多渠道进行筹资与投资活动,这些都给现阶段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其次,风险管理责任人缺失。我校虽然有相关的经济责任机制,然而还是会有执行松散、管理失当等问题存在,同时经济责任机制追究的往往是事后责任的归属,对事前及事中的控制较为欠缺,未形成完备的多层次经济责任机制,缺少行之有效的法律规范与激励制度。假如决策与管理出现了失误,难以追究相应的责任。最后,并未形成完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这包括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控制职能不够精确、内部与外部监督力度有限等问题。由此可见,我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仍然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只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才能实现我校的持续进展。 二、完善我校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一)识别与评估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 1、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识别 高校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这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校识别财务风险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种类型。一是财务情况讨论。根据高校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基础建设投资情况与相关财务资料,利用核算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方式,同时联系调查情况,对财务整体状况展开综合讨论,找出潜在的高校财务风险。二是专家意见讨论。高校财务部门订立调查计划,从多位专家处猎取有关意见,利用多次反馈的方式逐渐得到对财务风险更为清楚的看法。这种方式能够集合多位专家的知识、能力与经验。三是分解分析。把高校财务风险分解开来,逐个分析,最后找到风险的原始形态。另外,风险识别方式还包含分组分析、关联分析、业务流程讨论与风险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