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论文:高职体育素养和职能思索 本文 体育教学时间偏少据统计,80%的高职院校每个班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的时间是 45 分钟;或一次体育课 90 分钟。学生能够用于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精力几乎都用于技能的教学,无暇注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学生的体育意识决定了体育行为,绝大多数人在课后不花时间或者花极少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没有突破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仍然以篮、排、足为主项,武术、健美操、交谊舞、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兼而有之。然而,这些项目已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求。当下的大学生追求健康,强调个性,引领时尚,对新奇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高尔夫、搏击操、沙滩排球、野外生存等等,这些流行的、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才更能吸引他们的参加。而这些项目在高职院校开展率非常低。老师就教学方法这一问题,没有突破传统的观念束缚,过于注重“教改”,而没有从“学改”的角度去思考、改进。课上,老师主要实行传授式的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讲解、示范等方面,强调身体活动和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介绍,弱化健康教育内容的灌输,缺少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育,缺乏对学生智商、情商的培育,导致学生体育参加热情偏低,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文化知识匮乏,体育欣赏能力不高等现象的出现。现行高职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现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往往只从单一的高等教育出发,而且主要是效仿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的模式。从根本上,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体现职业性。在高职体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老师围绕着某一项目或某一技术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完成学校体育目标,机械地从事体育活动。这种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相对应的体育方面的锻炼和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对自身专业对体能的需要不明了,更不知道如何选用有用的锻炼方法去进展、提高职业技能所要求达到的身体素养;学生不清楚职业劳动过程中人体局部重复操作的负荷强度,更不知道其保健的方法,甚至以后会烙下职业病;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体育和职业道德;无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等。 根据专业特色或职业分类进行分班选项目前,多数的高职院校已经实行了分班选项的教学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比如,在安排体育分班选项时普遍随机,实行全校...